国家之间的关系充满变数,最终取决于各国力量的此消彼长和国际大势的发展变化。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好坏永远是相对的,只有国家利益是永恒的。 《为什么是中国》——《利益-中国崛起征途中的博弈较量》
初遇这本书是在2021年1月的黄花机场,候机时闲来无聊便去机场书店转转打发时间,在众多小说中一眼便看到了这本黄底红字的《为什么是中国》。必须承认的是,这本书最先吸引我的(除了封面外)便是它的书名了。
是啊,为什么是中国?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每个中国人深思的问题。作为一个刚刚成立七十多年年的国家,为什么中国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作为一个百年政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在此人瑞之年再次爆发出巨大的生机与活力?作为一个人口基数如此庞大,近代历史如此不堪的集体,中华民族为什么能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想,这些“为什么”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这本书也用其独到的角度与眼光为我们给出了答案
这本书的作者金一南将军,在我开始阅读前便对其有所耳闻。作为一名少将,他有着一般作家所不具有的敏锐战略眼光;作为专业教授,他又有着一般军人所不具有的文笔素养和儒雅情怀。其观点不可谓之不犀利,其见解不可为之不深刻,其角度不可谓之不独到。
这本书中,我想最吸引我的便是金一南将军对于国际形势的分析。他特别提到,国际利益是决定国家战略和国际形势的永恒主题,也是各个国家为之追求的根源。对此我十分认同。我认为21世纪早已过了20世纪后半叶那段意识形态激烈对抗的年代,走上了一条“利益至上”的发展道路。在这条道路上,资本主义国家可以为了自身或眼前或长远的利益同社会主义国家合作,社会主义国家也可以为了自身利益同“社会主义兄弟”翻脸。国际关系与形式便在利益的驱动下不断发展更迭,一步步向前推进。在当下,也有不少仁人志士宣扬“输出革命”、“打倒资本主义”等口号,更有甚者认为国内当下已然受到了资本主义的全面侵袭,视“电商”、“市场经济”、“大型企业”为洪水猛兽,欲除之而后快。我想这是不合时宜的,甚至是别有用心的。作为唯物主义者,区分主次矛盾是解决问题的方法论。我国当前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可谓机不可失失不再来,主要矛盾正是经济建设;而在当前的经济体制下,经济发展便必然离不开那些大企业、电商等经济主体的强力推动。虽然由于种种原因,诸如“996”、“员工过劳死”等弊端客观存在,但我们也不能因此否认这些经济巨头对中国经济的推动作用,给马云、李彦宏之流扣上“资本家”的帽子更是不合时宜。
接下来,我会用若干篇文章阐述我对于这本书不同板块的理解与感悟。之所以要将一本书的读后感分成若干块,是因为我觉得这本书论述了从1840年至今近200年的中国社会发展情况,阐述了诸多值得深思的内容,如果一次全部分析很容易囫囵吞枣,大而不精。当然原因之一也是我对于自身能力的充分不自信,认为很难在一篇文章中充分阐述清楚我所想说的话。
共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