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上次撰写这个系列,已经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了。在这一个多月里面,我每周接受1次心理咨询,同时也有更多的时间对自己的思想进行体会,进行觉察。当然,没有坚持每周1更还是因为自己的拖延症。关于拖延症,我觉得可以单开一篇,让我先画个饼(开始拖延...)。今天正好无聊,同时也因为各种事情再次产生了一些焦虑。既然如此,就让我再写一篇吧。
这一个月以来,客观地说,我还是要肯定一下自己的。整体上,我的惊恐反应有所减弱,虽然还没能完全消除,但这已经是一个进步了。同时,我也可以更加清楚地感受到自己的情绪,知道自己是在焦虑。我发现自己之前感受到的“心慌”、“胸口泡沫声”并不是我曾经怀疑的“熬夜”、甚至是“先心病”,而是一些焦虑的信号。这么看来,咨询师对我的评估确实很准———我的焦虑是长期积累的结果,并不是某些突发事件的PTSD;当然,这也只是焦虑而已,不是抑郁、不是双向、不是我担心的各种各样奇怪而可怕的事情。
如果说这一个月我自己能感受到自己最大的进步,或许就是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自己的内心感受吧。原来,在我过去20+年的生活中,我早已养成了一种依赖于他人的评价体系,因此也十分依赖于“朋友”的存在。“朋友”之所以要加引号,因为他们其中一部分并非真正的朋友,只是我为了获得一些“正反馈”而捏造出来的形象,是雾里看花,是海市蜃楼,也是滤镜下脆弱的“美好”。
当然,或许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在面对人际冲突时,便会产生一些焦虑,这一点在过去一周中我体会的尤其明显。在过去的一周多时间内,我能够清晰地感受到,我的焦虑重要来源之一便是与周围的人们出现的人际冲突。对于理性的我(或许也就是“超我”?),我知道这种冲突是在人际交往中无法避免的,同时这些冲突也可以帮我认清一个人,认清他到底是不是我真正意义上的朋友,帮助我打破那些由我自己建立的滤镜。但是,实际上,我仍然会为了他们对我“莫名”的疏远而感到烦躁和失落,会为了他们对我的态度而反思我自己,反思自己是否过于自私,反思自己的性格是不是变得过于“带刺”,反思自己有的时候说话不过脑子......
但是,换个角度,上述的问题似乎又是任何一个人都会存在的事实。我也清楚,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做到完美的中立和完美无缺,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一定会有自己的立场,有自己的亲疏远近,有自己的美中不足......这或许是我的本我,是被我长期压抑的部分。
我最近也感觉到自己变得“更外向”了,用我朋友的话讲,就是“有的时候脾气更爆、更敢骂人了”。当然,我似乎还是做不到当面怼一个人,只能和第三者发泄我的情绪。我想,变得外向的原因,或许一部分原因是我刻意控制了自己的“超我”,另一部分或许也是因为,压抑许久的自我刚开始伸展,矫枉必须过正。
所以,我目前的状况就是:我可以自己劝自己,但又不能完全说服自己。或许,这就是稳固自我的必经之路?我也不太懂,这个周末还是要和咨询师探讨一下。
除了人际冲突以外,另外一个焦虑来源,或许就是我的课题组。诚然我的导师、我的大部分师兄师姐人都很好,但是“人好”和“会带学生”以及“相处愉快”并不一样。说实话,我现在想到要开组会,即使不需要自己发言,还是会有些焦虑;这种焦虑产生的原因,或许是因为我会担心在组会上被老板提问进度(虽然我也会比较圆滑的回答),或许是一些我还没想到的其他原因。我感觉自己的性格其实比较外向,或者说,这种“外向”是我可以发挥我的超我,和大部分人融洽相处。这或许是我情商高,但也会导致自己的内耗。前两天,我和我的家人打了一个电话,说实话,我也没想到自己会有这么多的吐槽。那个电话一共打了大约一个半小时,期间基本上是我在各种吐槽,吐槽自己的课题组,吐槽现在的培养制度,吐槽未来的各种不确定的安排...说是吐槽,其实也是征求意见,希望能获得父母的建议和意见。然而,也确实没能收获到什么有效的建议。可能他们对于我这个行业不太了解,对于现在大学生,特别是医学生所面临的问题也没什么了解吧。
上面两个我目前发现的“焦虑来源”,似乎有些重叠,因此它们可能还不是潜藏在我意识最深处的,导致我焦虑的根源。举个例子,“课题组”这个来源其实掩藏着许许多多的人际冲突,比如如何应付导师,如何应付师兄师姐,如何在不惹人厌烦的前提下表达自己的想法等等;而“人际冲突”这个来源就有点像“课题组”来源的泛化。所以,在根源上,或许
不管怎么说,知道了自己在焦虑,并且能够基本明确自己的焦虑来源,这就是一件好事,是我的进步,需要肯定!那下一步,我认为自己需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我一步一步地适应焦虑,战胜焦虑。
我决定,在这里记录下我的几个小目标,给自己1周的时间,看看一周后自己能做到几项。
[todo-f]下周二的组会,和老板讲我现在要先完成正在撰写的论文,随后再写她布置的综述;[/todo-f]
[todo-f]每天不拖延,从按时洗漱,0:00前关灯开始;[/todo-f]
[todo-f]每2天弹琴至少1次,时间不限;[/todo-f]
写了很多,但或许也有些混乱。期待下一次再撰写的时候,我可以克服一部分的焦虑,勇敢做自己!
[bsmark]有的时候,自己对自己的评价,比别人更重要;而在别人的评价中,那些真正关心自己、在意自己的人对自己的评价,远比其他人重要得多。[/bsmark]
与自己共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