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ere is the future?

随想录  ·  2025-07-07

敢问路在何方?

这个问题似乎从我很小的时候就听到了,但最近这一年多,这个问题似乎越发地困扰我。这或许是由于我的身份角色正在发生着重要而剧烈的转变,抑或是由于我开始走出学校的象牙塔,逐步开始接触一些社会的险恶。

实话实说,之前的我似乎严重低估了社会的“阴暗面”,曾经天真的以为自己可以游刃有余地游走在社会的光明与黑暗之间,以一己之力翻云覆雨,平衡各方,互利互惠,携手共进。现在看来,自己还是太年轻了。

或许,进入社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学会武装自己。过去的自己,好像一个单纯得可爱的无知少年,可以大胆追求一切自己想追求的目标,不必担心周围人的恶意掣肘,也不必在意周围人的闲言碎语。现在来看,周围的人不都会为你的成功而庆贺,更不会为了你自己的目标而热心帮助,更多的还是冷冰冰的利益交换与彼此算计。

互利共赢固然是博弈的最高境界,但实际上,大家往往都会不自觉地走入“囚徒困境”,最终落得双输的可悲局面。

可悲,但也可叹。

我始终,至少到目前为止也是这么认为,世界需要一些理想主义者。但理想主义并不等于空想,更不是妄想,它需要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需要我们充分的理解、认识这个世界,知道它的优点与不足,这样我们才能有切合实际的理想,并且有将其付诸实践的勇气。

我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不过,之前的我确实太理想了。很多人,比如我的好朋友,我的咨询师,都劝我说“不要太理想”,甚至有的时候我也知道,我的理想,以及其与现实的冲突,正是我焦虑、困扰、迷茫的本源。不过,人不轻狂枉少年,而我,恰好是少年。

实话实说,如果我没有理想,我自然也不会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选择一个“绝大多数人都心知肚明会很累,且报酬很少”的职业,只是为了满足自己“救死扶伤”的虚幻愿望。有人会说,“愿望能抵几分钱”?在我看来,理想是我们这个时代,比金子还要珍贵的东西。

这些年,随着社会节奏越发激烈,人们好像被绑在一个永不停歇的雪国列车上,有些人主动燃烧自己,为火车添加燃料;而有些人则被迫随列车一起高速运动,让自己身心俱疲。但无论主动还是被动,都会有些人食髓知味,有所追求,有所期待,自然也有所满足;而还有一些人,他们只知道自己在向前奔跑,却对前路一无所知,也全然不知自己将被时代的洪流裹挟去往何方,对他们来说,这个世界当然是辛苦的、是迷茫的、更是绝望的。

所以,既然生活在这样一个高速发展的世界,出世隐居的“田园生活”在我看来并非是一种合理的选择(尽管我从小就很向往这样的氛围)。在我看来,这个世界中最宝贵的,并不是勇气、也不是真诚,而应为“理想”。理想,在我们这个时代,是比金子还要珍贵的东西。

理想,可以为我们指南启明。或许也因为我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我对事情的意义有着非同一般的需求。虽然有的时候我也说不清楚为什么,但如果要我做一个(至少目前看来)毫无意义的事情,我就会浑身不爽,本能的准备拒绝;但如果一个事情能让我确信它对于我自己,或者是某个或大或小的集体有着非凡的意义,那我便会义无反顾,尽管有些事情在有些人看来只是一些“毫无意义的苦工”。

理想,可以支撑我们度过难关。对我来说,从小接受的教育便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但“没苦硬吃”也不是我们00后应该追求的精神境界。那,什么苦该吃,而什么苦不该吃?我想,符合我自己的理想的苦,虽然困难,但仍可甘之如饴;不符合我自己理想的苦,尽管看似美丽诱人,却并无品尝的必要。

所以说回来,我的理想是什么?

这并不是一个设问句,而是目前我正在思考的问题。5年前的今天,我正在高考考场之上。那时的我,尽管疲惫,但目标坚定——我希望可以做一名优秀的医生,悬壶济世,扶危济困。我能感觉到自己十分享受那种帮助别人为自己带来的快感,能感觉到自己喜欢与人沟通,享受自己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解答他人的困惑,最后收到他们感谢的成就感。

如今,我觉得我仍然想成为一个好医生,但却不像5年前那么确定了。我并不畏惧沟通,也不害怕吃苦。我的犹豫,似乎主要来自他人的评价。直到目前,我还没能真正接触临床工作,或许对临床也存在着一种“滤镜”。上面这句话也是无数人对我的“忠告”。他们还会反复和我吐槽,临床医生所面临的高压力、低收入、高风险,以及最令大家痛心的,现在对于医师的不合理要求。

写下这篇文章的灵感,来源于近日和师兄的一番对话。我和他说了我的理想和顾虑,他说,“那你可以寻找一个符合你的理想的科室呀。师弟,当医生还是很好的,我觉得你很适合做医生。”

诚然,我还是没能改掉自己“依赖他人评价”的习惯,所以我也必须要承认,在师兄肯定我的能力之后,我做临床医生的信念还是更加坚定了一些。不过,之前的焦虑还萦绕在我的心头,每当谈及这个话题,包括现在提笔写下时,仍然能感到自己的焦虑与不安。

不过,不试一试,又怎么知道?

9月份,我便即将开始为期1年的实习期。大家都在讨论如何能“逃掉实习”去做科研,而我却对这种想法有一种本能的反感。尽管我一度也在认真思考,自己是不是也要加入他们的行列,不过最近我的想法也越发坚定了。

我不想给自己定下一个明确的标准,来判断这个科室的见习我是否要认真参与。但,在我的精力允许、对毕业没有严重影响,且科室老师愿意认真带教而非让我们打杂的话,我更愿意去参与临床工作,而非泡在实验室里成为一名实验员。

毕竟,目前来说,我还是爱着临床的。

之前,有人说,尽管爱一个人的标准是模糊的,但如果你真的爱她,一定可以在夸她的时候夸夸其谈。按这个标准来看,我对临床,确实一往情深。

我喜欢内科医生的缜密逻辑,喜欢侦探般的判读证据和抽丝剥茧,喜欢通过自己的认真观察和缜密分析,最终揭示病因、柳暗花明的胜利时刻,也很喜欢像夏洛克·福尔摩斯那样,通过医学知识,只需要看一眼就知道这个人是过量应用糖皮质激素,抑或存在肝病,抑或贫血等等。尽管我目前还没有实际接触过临床工作,但我想,成功诊断一个患者,远比成功获得一个实验结果,更能让我感到开心与激动。

最近,我还觉得我将来希望做一个好老师。坦白地说,在大学后期(也就是我加入课题组以来),我有幸遇到了一位好师兄(或者说是好老师),他带我走进了临床研究的大门,更重要的是,他帮助我部分理清了心中繁杂的思绪,让我知道我的心中所想原来还是有人支持的。所以,在将来,如果有机会,我也愿意做一个好导师,尽我所能帮助更多的青年学生,并不是帮助他们功成名就,而是帮助他们找到他们适合的道路,并为他们提供无私、悉心的支持与指导。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现在的老师,或许也是被绑在社会这趟高速行驶的雪国列车上的一员,过分关注“授业”;而对“道”和“惑”,她们自己或许尚且无法理解,理解之后也无法付诸实践,遑论传道与解惑乎。

在我看来,“道”是人间正道,是道德品行,是立身之本。“道”代表君子和而不同,代表严谨治学,代表平等谦和,代表人之所以为人所必须具有的同理心和悲悯心。“老师”这个称呼,如果以这个标准来衡量,近年来还是有些泛滥了。

作为一个理想主义者,我知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知道“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这个世界的本质后依然能够热爱它。”所以,世界上固然会有诸多不完美,我在短短一生中也无法全部改变,但我仍然希望可以通过我自己的努力,让一些不完美的事情完美起来,把深坑填为坦途。自己淋过雨,就希望可以为他人撑伞,而不是把别人的伞撕烂。

所以说回来,敢问路在何方?

路在脚下。

 
下一篇:没有了
评论
随想录. All Rights Reserved. Theme Jasmine by Kent Liao.